什么是多囊卵巢综合征?是卵巢长囊肿了吗?
答:多囊卵巢综合征,英文全称: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,缩写为PCOS。早在1935年就有科学家认识了这种疾病。PCOS不是顾名思义的卵巢长了多个囊肿,而是卵巢上小卵泡太多,在B超下呈现多个小囊,故形象命名为多囊卵巢综合征。具有长期不排卵、不同程度的高雄激素水平和多毛等特点,可能与今后发生不育、子宫内膜癌、糖尿病、高血压、高血脂、冠心病有关。
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是什么?是少见病吗?严重吗?
答:截至目前,多囊的真正病因还不清楚,只知道它是许多临床症状集合在一起的表现。但我们发现,近10%的妇女会出现多囊。它对女性的影响有近期和远期之分。近期看,如造成肥胖、多毛、痤疮等,导致月经稀发、闭经;育龄期女性可能因此不排卵,不易怀孕。如果怀孕了,多囊女性易流产,且在妊娠期易有高血压、糖尿病。长远看,多囊女性在一生中可能反复出现月经异常。同时,出现代谢综合征、糖尿病、高血压的风险,明显高于其他妇女。所以,这个病既有对生育的影响,又有长期健康影响,确实要引起广泛重视。但如果注意调节生活方式,及时用一些对症药物治疗,总体上,多囊对女性健康影响不大,其生存质量和生存寿命,与健康女性差不多。
多囊卵巢综合征有可能治愈,或自愈吗?
答: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个多基因导致的疾病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负责调整女性内分泌。这个轴出毛病,可能诱发多囊。若卵巢本身局部有问题,也可能出现多囊。这个疾病以高雄激素为主,同时也有高胰岛素症状。这两者的关系,究竟是高雄激素引起高胰岛素,还是高胰岛素引起高雄激素,目前为止还是一笔糊涂帐。所以,重要的是对已经出现的症状,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,避免疾病对健康造成长期影响。但不可能完全治愈。
说到自愈,多囊卵巢综合征既然叫“综合征”,是一些临床症状综合在一起发生的。但具体到某一个病人,这些症状不会都出现。或有些人的某些症状表现较轻,另一些症状可能较重。比如,有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女性月经稍不规律,没有出现不排卵或稀发排卵,又正好怀了孕,那疾病对怀孕的影响就没有了。如果她本身很注意调整生活方式,人比较瘦,长期健康的影响也比较小。这种情况谈不上自愈,但疾病影响确实不大。
另外,女性的卵巢功能会随着年龄逐渐衰退,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卵巢功能也如此。普通妇女到40岁时,卵巢功能逐渐接近绝经状态,平均绝经年龄为48岁。多囊患者可能到40岁时,卵巢功能和正常妇女的30岁时差不多。在绝经前十年,多囊女性的卵巢就和正常妇女差不多,疾病症状也减轻了。
换个角度看。到绝经前,多囊卵巢综合征女性的卵巢里有一些小卵泡,学术上叫窦卵泡。这种卵泡数量偏多,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就稍高一点。40岁后,普通更年期妇女保健可能要做激素补充。但多囊患者到快绝经时,可以不用补激素,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也较其他人低。从这个角度看,多囊对女性健康还是有一点好处的。
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症状有哪些?
答: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呈多样性。
a.月经失调。这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最常见的症状。正常月经周期是21-35天。超过35天为月经稀发;月经停止6个月或按自己原来的月经周期计算,停止3个月以上,称为继发性闭经。多囊卵巢综合征多数表现为月经稀发、继发性闭经,闭经前常有月经稀发或过少。部分人虽然有规律月经,但是无排卵,称为无排卵月经。
b.不孕。生育年龄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因排卵少、无排卵而导致不孕,约占75%。以原发性不孕症(从未怀孕者即为原发性不孕)较多见。除此之外,自然流产机率也增加。不孕和自然流产是许多人就诊的主要原因。
c.多毛、痤疮。由高雄激素引起,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最独特的临床表现。常呈男性型毛发分布,以性毛增多为主。主要表现为上唇部多毛似胡须;前臂及小腿毛增多;阴毛浓密,向上延伸至腹中线,向后延及肛周,向两侧延伸到腹股沟、大腿的内侧;偶尔乳晕周围也有长毛等。约78%的妇女多毛症为多囊卵巢综合征。油脂性皮肤和痤疮也常见,这与体内高雄激素刺激皮脂腺分泌有关。
d.肥胖。约50%-70%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肥胖。通常采用体重指数(BMI)进行肥胖的分级。BMI=体重(公斤)/身高(米)2。我国人群BMI在18.5~22.9为正常,≥23为超重,≥25为肥胖症。如体重68公斤,身高1.6米,BMI为26.6,即为肥胖症。
e.黑棘皮征。表现为颈背部、腹股沟等处的皮肤皱褶处的皮肤增厚,出现灰褐色色素沉着,质地柔软。与胰岛素抵抗有关,是糖尿病潜在的标记。
怎样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?
答: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标准为:
a.月经稀发;
b.高雄激素血症或高雄表现;
c.卵巢多囊改变(单侧卵巢大于1cm的卵泡>=10个);
三条中符合两条即可诊断。
多囊卵巢综合征如何治疗?
答:目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一般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,目的是促进生育,并能预防远期并发症。
a.生活方式干预,即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,这是首选治疗方式。尤其是合并肥胖的人,减肥是一切治疗的基础。科学家们发现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体重减轻5%-10%,排卵率增加;提高胰岛素敏感性、改善高胰岛素血症,减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。合理的饮食、适量运动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最安全、最廉价的治疗手段。饮食原则是低盐(小于6克/天)、低胆固醇(小于300毫克/天)、低热量(根据日常活动量、肥胖程度计算每日所需热量)、高纤维素(大于20毫克/天)饮食。简单的说就是多吃蔬菜、水果、粗粮、植物油(橄榄油最佳)、鱼类,辅以少量蛋类、肉类、坚果等。科学运动是减肥的另一项重要手段。建议选择有氧运动,如慢跑、踏车、游泳等。运动强度以中等强度最为适宜。每次运动时间至少持续30分钟,每周运动3~5次。运动强度一般以心率为指导,最简单的计算方法是安静时心率+2O次/分钟; 或者采用年龄预计法,170-年龄(岁)。生活方式改变是减肥,并维持体重的主要措施。只有在上述治疗无效时,才考虑使用药物减轻体重。
b.纠正内分泌失调。主要是降低体内雄激素水平。常用达英35和妈福隆。它们是短效口服避孕药,自月经第5天开始服用,连续应用21天,停药3-5天后,月经来潮。通常需要2-3周期。其能有效地降低体内雄激素的水平。
c.改善胰岛素抵抗。首选二甲双胍。该药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,使患者睾酮水平下降,痤疮减少,恢复排卵。常用剂量1500毫克/天,连续应用。
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如何治疗?
答:有些患者对克罗米芬会出现抵抗,用药后依然不排卵,或有排卵也怀不上。此时可以采用第二种药物选择,打促性腺激素针。随后到医院,进行超声观察、雄激素测定,监控排卵。用促性腺激素治疗,在半年到一年内,能获得50%左右的怀孕率。但运用促性腺激素时,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几率较高。有的女性用药后,可能一下子长出10多个卵泡。卵巢长太大,体内激素剧烈变化,会导致腹水、胸水,甚至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,有的还会出现肝肾损害,严重的可能有血栓形成,甚至造成脑血栓、偏瘫等严重合并症,情况就比较危险。
多囊患者因月经不规律,长期有雌激素刺激,且孕激素不足,所以子宫内膜土地不太肥沃,可以用孕激素调整。大家不要顾虑用激素。尤其是现在的孕激素,基本都属于天然孕激素,多囊女性怀孕后常常要用到,也就是所谓的保胎。这样子宫内膜才能肥沃,接受受精卵。
多囊患者做体外受精、胚胎移植,和因输卵管因素,或仅男性因素不孕不育的相比,成功率是差不多的。
一般做体外受精、胚胎移植时,希望取10个左右的卵,能有六至七个好胚胎,然后留一两个做备选。这样,一次临床妊娠率在40%左右。所谓临床妊娠率,是指胚胎放到子宫腔里,之后能看到宫腔内有孕囊的几率。冷冻过的胚胎有40%左右的临床妊娠率。这样累计,有80%左右的妊娠率。但多囊患者用促排卵药时,困难会增加,出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几率更高。因此在促排卵时,多囊患者要预防严重合并症。如果取卵太多了,这一次就先别怀孕,先把胚胎都冻起来,等过度刺激的影响过去后,用孕激素调整其子宫内膜,随后再做胚胎移植,妊娠率也会在40%左右。
多囊患者不用太担心,基本都能怀上孩子。只是,有的人简单,一减肥,就怀上了。复杂一点的,用克罗米芬促排卵,就怀上了。运气不太好的,打促性腺激素。再不行的,特别是一些合并输卵管问题的,可能就需要腹腔镜、宫腔镜治疗。80%左右的患者通过以上方法,都能怀孕。剩下的20%,就需要做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了。
多囊患者怀孕自然流产率高的原因是什么呢?可以预防吗?
答:多囊患者怀孕后,有40%—50%可能会出现胚胎停育或流产,原因比较复杂。普通女性出现胚胎停育、反复流产,通常源于染色体异常,占到40%—50%。每个人、每个月排的卵,都不一样,也未必都正常。卵母细胞在前期分裂中,可能发生异变,无法受精。有时,轻度异常的细胞还能受精,但在之后成长过程中会出问题,发生流产。这是大自然的淘汰过程。还有一些相对复杂的因素,如母亲全身因素等。精子是“外来物”,正常情况下,妇女身体有一种免疫耐受,只有屏蔽了对外来物体的抵抗,才能接受受精卵。但有些女性的身体缺少这种屏蔽作用,会把精子当成坏东西,从而可能导致胚胎停育或流产。此外,一些全身性疾患,以及很多目前人类无法治疗或未知的疾病,都可能造成胚胎停育和流产。
多囊患者促排卵后,卵的质量参差不齐,好的数量不多。碰到不好的就容易造成胚胎停育和流产。多囊这一疾病本身可能跟免疫异常有关,会对胚胎产生排斥作用。多囊又增添了额外的危险因素。区别于其他女性,有些多囊患者的LH水平和雄激素升高,都与流产有关。所以反复流产的多囊患者,一定要查查这些激素水平。一般轻度升高者,影响不大。
所以多囊患者促排卵后的两三天,不管有没有怀上,都要及时服用黄体酮。如果怀孕了,就接着用,一直用到胚胎稳定、不易流产。若第一次怀孕,建议服用黄体酮两个月至两个半月,再停掉。此时胎盘自己产生的孕酮足够维持妊娠了。若之前有流产史的,建议用到上一次流产后约两周左右,再停药,比较保险。通过这样的保胎治疗,50%有反复流产、胚胎停育的多囊患者,能有自己健康的孩子。针对剩下的50%,我们现在开展了一种免疫治疗,能让其中20%—30%的患者足月妊娠。
但最后还是有20%左右的人,始终查不到原因,以目前的知识无法解释问题出在哪里。遇到这些患者,我们还是要鼓励她们调整生活方式,继续尝试。下一次若正常怀孕,还是有保住的希望。
多囊患者长期用口服避孕药、二甲双胍对胎儿母体有影响?
答:就二甲双胍来看,它B类药,原先被认为是孕期“慎重使用”。但现在已经有大量文献证明,在孕期使用二甲双胍是比较安全的,可以使用。妈富隆、达英35是一个在妊娠之前使用的药物。要怀孕时,就必须停掉。服用时,它对卵巢里面已经存在的、包括原始卵细胞在内的细胞,没有什么影响。原则上,应用二甲双胍不影响后面妊娠,且二甲双胍在整个孕期也可以吃。应用短效口服避孕药,停药后一个月就可以怀孕。
多囊患者本身就有诸多内分泌异常,其产检是不是跟普通人有区别呢?
答:多囊患者的产前检查项目,总体跟正常育龄妇女差不多。不同的是产检频率。如果有不孕史,且通过治疗怀孕的,或年龄35岁以上,称为高危妊娠。过去有高血压、糖尿病的,也属此列。而多囊患者妊娠期易发生高血压、糖尿病,且怀孕较困难,因此多囊患者做产前检查,频率要比正常女性高。别的女性在孕28周前,差不多是一个月查一次,28周—36周是两周查一次,36周后是一周查一次。多囊患者则在一开始,就要两周查一次。到了别人两周查一次时,多囊患者要一周查一次。
孕期中,多囊患者还有一项特殊的监测,是对于血糖的监控。如果在孕36周,多囊患者出现糖尿病或高血压,已经被收住院观察的,可能要早一点结束分娩,避免对妈妈、孩子造成伤害。
多囊患者若是通过促排卵怀孕的,要考虑多胎问题。促排卵药若用的是克罗米芬,导致多胎的几率较低。若用的是促性腺激素,多胎率略高。体外受精、胚胎移植会造成20%的多胎率。多胎会明显提高高血压、糖尿病的发生。对普通女性如此,多囊就更甚。多囊患者如果怀了多胎,建议在早孕期或中孕期行减胎术,这能让孕期更平顺,避免早产,有一个健康孩子的机会也会增加。